找到相关内容1314篇,用时2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罗汉寺走出的一代大师——桂仑法师

    生活中去,就是凡事不要执著,以“无所住心”即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诸事诸物。桂仑强调,由于有了无所住的想法,才会有这种认识,并且在这个基础上,最终掌握了佛教深奥的般若智慧,并将它用于...佛教是一个讲智慧的宗教,教人如何认识人生,怎样去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。凡事不去执著,无所得的般若认识是佛教强调的一个重要的生活态度。世界的事物是有自己的运行法则,是按规律来运转的。云高水流,都是自然界自己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1664100.html
  • 大念住经要义(二)

    伸直、移动肢体的地方。由于我们缺乏观照五蕴的训练,所以不了解五蕴运作过程的实相,于是会想:“我”想吃苹果,“我”要吃苹果,“我”在吃苹果,“我”要读书,“我”在读书……等等,凡事存在着深深的我执,总以为...

    陈燕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3564177.html
  • 放松禅法

    放松,需经若干时日,才能慢慢掌握要领。若已能掌握要领,则应进一步练习在生活中的「每个当下」,保持身心的放松与觉醒──将意念集中当下,配合呼吸,持续默念「松」字──要松、要空,凡事莫急──使「放松禅修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4164439.html
  • 佛学心理学的智慧

    漱洗沐浴,我都帮助你。我们的关系如同唇齿一般的密切,凡事你应该和我有个商量,但是一旦要学道,你却背个臭皮囊东奔西跑,忙碌向外攀缘寻找,而不知道求于我,其实你所要追寻的道并不在其他的地方,道就在自己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4264653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释(3)

    决定不谬,又当知吾人不可如商业之计较锱铢,凡事责报。孟子曰,夭寿不贰,修身以俟之,所以立命也。又曰,莫非命也,顺受其正。又曰,求则得之,舍则失之,求在我者也。求之有道,得之有命,求在外者也。又曰,哭死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964816.html
  • 何光沪:“实有是”与“空无非”

    ,74表达了甚至较儒家更接近佛道两家的思想:“凡事都是虚空。人一切的劳碌,……有什么益处呢?”*“日头出来,日头落下,急归所出之地。风往南刮,又向北转,不住地旋转,而且返回转行原道。”*“江河都往海里...

    何光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5564846.html
  • 王恩洋:《佛学通释》上卷(3)

    凡事责报。孟子曰,夭寿不贰,修身以俟之,所以立命也。又曰,莫非命也,顺受其正。又曰,求则得之,舍则失之,求在我者也。求之有道,得之有命,求在外者也。又曰,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,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,言语必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1864967.html
  • 祖师禅与分灯禅——兼论中国禅与日本禅

    ”,因此,祖师禅的修行方法几可以“道由心悟”概括之;与此不同,分灯禅最注重的是“本白天然”。既然一切天然具足,人们又何必去修证求“悟”呢?凡事随缘任运可矣,因此主张纯任自然,不加造作,做一个本源自性...

    赖永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2464994.html
  • 赵孟頫与中峰明本的佛学因缘

     中峰大和上师父尊者,弟子赵孟頫和南拜复谨封。弟子赵孟頫和南拜复中峰大和上尊者尊前:孟頫近者拜书,谢丹药之惠,言不尽意,想蒙深察。雨后渐凉,山中气当已寒,伏惟道体安隐。孟頫自先妻云亡,凡事罔知所措,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2065795.html
  • 董其昌和南北宗论(1)

    ,结穴于董华亭,文、沈诸君子虽噪有时名,不得不望而泣下。”  然而,静得过火就是死,柔得过火就是软,凡事盛极则亦衰之始。所以静美和柔美的观照在董其昌画中达到了最高境地后,同时,萎靡的风气也就开始了。 ...

    陈传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5666278.html